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师生党员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担当,9月18日晚上,计算机与大数据科学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共70余人开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强化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集中观看影片《731》”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沉浸式历史教育,引导师生铭记民族伤痛,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以史为鉴:一场直击心灵的历史课
晚上6时,活动在庄严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学院党委书记邹国辉在致辞中指出:“《731》不仅是一部记录侵华日军反人类罪行的影片,更是一面镜子——它照见历史的伤痕,也照见和平的珍贵;它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更召唤我们‘强我中华’的责任。”他强调,作为新时代党员师生,要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奋斗动力,以科技报国的实际行动告慰先烈、守护家国。

荧幕上,一帧帧触目惊心的画面、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场景,将师生带回1930至1945年的哈尔滨平房区:731部队以“防疫给水”为伪装,进行细菌战、人体实验等惨无人道的研究,无数中国同胞、国际友人沦为“马路大”(日语“圆木”),在非人的折磨中痛苦离世……影片以平民受害者的视角,真实还原了二战期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暴行,用铁证揭露其反人类罪行与日本军国主义实施细菌战的残暴本质。观影过程中,现场鸦雀无声,许多师生眼含泪水,无不被影片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深深打动。

薪火相传: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
影片中,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史实,让师生深刻认识到:731部队的暴行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中最黑暗的一页,其罪行远超战争范畴,是对全人类的公然践踏。
通过这次活动使党员师生进一步了解了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深知一个国家想要不被他国欺辱,首先自己必须强大。
参加观影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把这份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用专业知识为国家的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发展贡献力量。
在场党员教师也纷纷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了解我们屈辱的历史,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切实在奋进新征程中体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通过重温誓词,在场的每一位党员再一次经历了心灵洗礼,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砥砺前行:以行动续写“强国有我”新篇
此次观影活动是学院党委深化“四史”学习教育、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计算机与大数据科学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育人铸魂”双轮驱动,通过红色研学、党史知识竞赛、党员先锋岗创建等形式,引导师生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院院长邓安远在总结时表示,“今天的集中观影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学院将持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鼓励师生党员在科研攻关中勇攀高峰,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品格,以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忠诚与担当。”

暮色渐沉,师生们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使命陆续离场,但“铭记历史、强国有我”的誓言已深深镌刻在每个人心中。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计算机与大数据科学学院的党员师生正以史为帆、以志为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破浪前行!
周波供稿
责编:魏东平 审核:邹国辉 邓安远